iQuest 「信仰在公共」系列

 

 

 

 

 

生命是恩典,人生不是一張試卷,人的價值並非決定於其人生表現

江丕盛   21/8/2022

//  基督徒總是關注:做或不做某件事,說或不說某句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罪。 這反映了一種極為普遍的上帝觀:即上帝是公正的審判者,依據人的言行賞善罰惡,上帝是嚴厲的校長,決定人一生的成敗,而人生就是一張試卷。人因此陷入一種極為狹窄和扭曲的人生觀,要不自義自誇,要不自責自憐,並且容易背後指責或批評他人的言行。

Read more about this post

真正的敬拜,即使在門徒看來,仍是毫無意義的

江丕盛   3/4/2022

//   馬利亞的敬拜聚焦於耶穌基督:她選擇了上好的福分:藉著塗抹香膏在耶穌身體預表上帝的死亡和埋葬,並藉著拭抹乾淨身體的香膏預表人子由死裏復活,讓整個房間(預表世界)充滿了復活的香氣。

Read more about this post

受困被囚中仍有盼望

江丕盛   30/1/2022

//「看哪,滿山有火馬和火焰車圍繞以利沙。」原來 “captives of hope” (אסירי תקוה) 可以有更深層的意思:人看我們是受困被囚的,但透過信心的眼睛看,我們卻是被上帝的大軍圍繞著,我們是 “captives of hope” (אסירי תקוה),有真確的盼望。

Read more about this post

聖誕的卑微奴僕形象

江丕盛   24/12/2021

// 就最根本的意義來說,卑微就是上帝自己的形象,因為就只有奴隸的形象才足以成為上帝自身的完善「啟示」:上帝的尊貴就是謙卑,上帝的謙卑就是尊貴;因為除此之外,其餘我們認為可以配得上帝的任何形象,都會基本上扭曲了上帝的本性和特質,使上帝的無上榮耀似乎與上帝的虛己謙卑截然毫無關係。

Read more about this post

黑暗中,不要讓光熄滅

江丕盛   28/11/2021

// 在黑暗中,不要讓光熄滅,我們的光看來似乎微弱,但光最終會戰勝黑暗。

Read more about this post

 

 

去年暑假在書展認識了語蜜工房(MaHA)。乍看起來,還以為語蜜工房和蜂蜜的產品或製作有關,之後就知道語蜜工房不但名稱獨特,同時也深具創意,更帶著上帝在聖經中給以色列民的應許和祝福。透過視覺藝術及文藝創作,語蜜工房讓公眾可以欣賞和認識基督教的價值和信仰。在短短的數年間,語蜜工房把基督教藝術及文藝從人文領域的神聖殿堂帶入普羅大眾的公共空間,甚至深入到懲教所院舍中。

 

甫認識不久,語蜜工房主席伍錢伊雯女士就盛意邀請我參與合作。藝術及文藝對我來說,只有觀賞的份兒,沒有創作和評審的能力,自然不敢獻醜。當然,藝術、文藝、倫理及神學在基督教傳統中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更可況在今天這個多元價值與文化的時代中,對話與交流已經進入跨文化和跨領域裡,不再是只囿在自己所熟悉的圈子中。我自2006年關注並大力推動公共神學,強調道成肉身的信仰應該進入公共空間,在群體中發聲和行動,正如聖子「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1:14a)基督信仰傳統本來就是蘊含塑造公共價值與生活的豐富屬靈資源,因此無論在藝術及文藝上,或在倫理及神學上,我們都可以攜手探討信仰進入公共空間的共同見證,嘗試以福音回應時代的需要和挑戰,進而演繹為對社會的關懷和責任,與社會各持份者共同塑造真誠、仁義和滿有恩慈的公共價值與生活。

 

新的一年就從這一新嘗試開始吧!

 

Chagall Windows, Hadassah Medical Center攝影 Florence Ng

 

 

「信仰 @公共」系列

稿件來自 Quest Institute Limited﹝電郵:editor@questinstitute.org﹞
Quest Institute Limited 為香港政府所認可的非牟利機構,探討信仰在公共空間的見證,以福音回應時代的需要和挑戰,進而演繹為對社會的關懷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