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丕盛 21/8/2022
// 基督徒總是關注:做或不做某件事,說或不說某句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罪。
這反映了一種極為普遍的上帝觀:即上帝是公正的審判者,依據人的言行賞善罰惡,上帝是嚴厲的校長,決定人一生的成敗,而人生就是一張試卷。人因此陷入一種極為狹窄和扭曲的人生觀,要不自義自誇,要不自責自憐,並且容易背後指責或批評他人的言行。
//
……………..
【 全文 】
基督徒總是關注:做或不做某件事,說或不說某句話,是否正確,是否有罪。
這反映了一種極為普遍的上帝觀:即上帝是公正的審判者,依據人的言行賞善罰惡,上帝是嚴厲的校長,決定人一生的成敗,而人生就是一張試卷。人因此陷入一種極為狹窄和扭曲的人生觀,要不自義自誇,要不自責自憐,並且容易背後指責或批評他人的言行。
事實上,「做(說)或不做(說)」並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和動機(為什麼)、方式(如何)、時間、場合和語境等緊密關聯。
「做(說)或不做(說)」的最重要意義在於,我究竟在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最終必須為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負責。
然而,基督福音毫不含糊地宣告:生命是恩典,因為上帝是極其良善和仁慈的。
因此,與其關注「做或不做某件事,說或不說某句話」,不如認真反省思考,我究竟在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我深信,生命的終極目的是塑造自己成為一個真誠感恩的人。
感恩,因著上帝無盡的良善和仁慈;
感恩,因為父母、家庭以及親友對我的關懷和容忍;
感恩,因為我還有機會可以為生長於斯的這土地這城,可以為我身邊有需要的人盡一點心意;
感恩,因為我的人生不是一張試卷,我的價值並非決定於我人生的表現。
這絕不是說,「做或不做某件事,說或不說某句話」完全不重要,相反的,「做或不做,說或不說」當然重要,因為這一切都是在塑造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但我終於明白了,「做或不做,說或不說」應該是出自一顆感恩的心。
如是我信,如是我行;
我信不足,恩主幫助。
「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136: 1)
「當稱謝進入他(上主)的門,當讚美進入他的院。當感謝他,稱頌他的名!」(《詩篇》100: 4)
「我們既然得了不能被震動的國度,就要感恩。」(《希伯來書》12: 28)
“Praise and Thanksgiving” by Melani Pyke
圖片來源:
https://www.melpyke.com/workszoom/2333840/praise-and-thanksgiving#/